再次提醒!毒性很大!不要购买!
来源:深圳晚报 1月11日,再次知名科普博主@博物杂志 发微博提醒:不要买干枝杜鹃!提醒有毒,毒性还违法!购买 @博物杂志 微博全文如下: 每年一到这个季节有件事我们都会反复说,再次一到寒冬一呼号,提醒堪比寒号鸟,毒性那就是购买花市上的干枝杜鹃千万不要买。 为什么呢?再次因为无论是干枝杜鹃还是卖家起的干枝梅、干枝桃等花里胡哨的提醒名字(为了避讳审查),它们大多都来自同一种植物,毒性叫【兴安杜鹃】,购买也有少部分是再次兴安杜鹃的亲戚迎红杜鹃。它们目前尚未实现大规模的提醒商业化栽培,所以市场上卖的毒性基本都是野外直接砍回来的,做的是无本万利的生意。 兴安杜鹃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地区,野生植株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即便人工栽培也仅能产出一些盆苗,基本不可能作为一种售价低廉的切花大量供给市场,所以有些商家号称“人工种植”也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2021年9月份开始,兴安杜鹃正式被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就意味着采伐和销售兴安杜鹃在如今都有触犯法律的风险,科普博主们每年呼号着让大家别买干枝杜鹃也成了真正“有法可依”的行为。 除此之外兴安杜鹃的花还有毒,花药的毒性尤其大,放在屋里对人和宠物都未必安全。 所以请告诉你的亲戚朋友父母长辈,无论是从保护野生植物、遵纪守法还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都一定不要购买干枝杜鹃。它们最好的归宿,就是东北大地的白山黑水之间。 网友: 漫山遍野的比花瓶里更好看! 每年冬天临近春节之时,一种号称能枯木逢春、见证奇迹的干枝花就会偷偷摸摸现身于各大网络销售平台。 商家给它起了很多个名字,干枝杜鹃、干枝花、干枝鲜花、干枝梅花、干枝桃花……却独独不敢用它真正的名字——兴安杜鹃。即使是在商品详情页,你也看不到它本来的样子。直到翻至买家评论区,你才能看到它本来的样子。 据此前报道,科普博主翟萌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商家这么做的目的十分明显,因为他们十分清楚,非法采集售卖野生兴安杜鹃是违法的。 在经过了十多年的滥采滥伐、掠夺式破坏后,大兴安岭地区原本资源丰富的野生兴安杜鹃,终于超出了物种所能承受的极限,资源急剧锐减。2021年9月7日,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野生兴安杜鹃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翟萌萌说,兴安杜鹃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高纬度寒冷地带,每年的生长期仅有三个多月。五六月份开花,七月份结果,期间新枝条萌发生长。到九月,花芽分化结束,开始进入休眠状态。 “兴安杜鹃从种子发芽到植株开花,在人工管理良好的条件下,也要等上4至5年。”翟萌萌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媒体关注到兴安杜鹃遭人盗采一事,网络平台随之进行调整,将相关关键词屏蔽,但一些卖家打着其他干枝的旗号仍在悄悄售卖。“如果真的是人工繁育的植株,卖的时候就没必要躲躲藏藏。” 来源 | 新晚报、潇湘晨报、成都商报、@博物杂志、北京青年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传言欧盟对俄罗斯原油限价高于预期,油市供应就此无虑了?
- 西方国家对俄限价令生效在即 欧盟或将面临柴油危机
- 公募四季报渐次披露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更趋均衡
- IMF警告:贸易“碎片化”可能导致全球GDP损失7%
- 飙上热搜!《阿凡达2》来了,这些股猛拉!近4000股下跌,券商策略会“魔咒”又来?
- 盘前:静待“恐怖数据”,道指期货涨0.2%
- 农业银行召开2023年党建和经营工作会议
- 澳洲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创九个月最大涨幅 但仍处于悲观区域
- 中国专利申请数全球居首,知识产权如何“量质齐升”
- “二师兄”连日反弹 业内提示春节后猪价仍有下跌风险
- 宗校立:事发突然美元瞬间变脸这是要干嘛
- 国家统计局:去年人口负增长主要由于新生人口在减少
- 明年中国经济怎么走?A股机会在哪里?这些券商给出解答......
- 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首都共同富裕
- 豪威光环褪去 韦尔开始裸泳
- 石头科技深陷三重困境增长逻辑大打折扣 警惕小米系以生态之名割韭菜
- 国常会重磅定调: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还释放这些信号→
- 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展高纯硅料、大尺寸硅片技术 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生产
- 视频|杨德龙:2023年是价值投资的大年 抓住优质龙头股的投资机遇
- 我国已建成26个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站点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