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A股今启程 外资已抢跑内资待发力
证券时报记者 孙翔峰 春节前,兔年A股市场快速反弹,今启后续行情如何演绎备受关注。程外多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资已机构人士认为,2023年A股市场将明显强于2022年,抢跑外资或持续流入,内资但是兔年行情更多将由内资主导。在市场风格上,今启短期蓝筹白马具有优势,程外后期成长股或呈现更多机会。资已 机构人士看好兔年行情 1月“开门红”行情,抢跑已令不少投资者“开胃”,内资而在不少机构人士看来,兔年兔年全年的今启行情更值得期待。 德邦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认为,程外兔年政策回暖,基本面筑底回升,盈利底部有望在一季度出现,而2022年制约A股的海外流动性也有望出现缓解。目前疫情影响逐步退潮,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且市场估值水平较2022年初更低,因此乐观看待A股走势,市场不乏机会。 开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弛也认为,2023年A股市场将明显强于2022年,2023年上半年的投资环境最为优越,经济基本面、市场流动性及风险偏好均由底部向上。一季度,A股有望迎来“躁动反攻”行情,市场不再寻找政策避险,反而更加聚焦拥有基本面支撑的制造业、对流动性及风险偏好更具备弹性的成长风格板块。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认为,防疫政策的优化和刺激政策的快速加码,正在消减今年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在经济复苏预期的带动之下,预计对经济表现高度敏感的周期领域以及符合中长期经济成长趋势的行业,有望交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成长股接力蓝筹白马 在1月的反弹之中,沉寂多时的白马股、蓝筹股出现了普遍性上涨,去年市场一直高度关注的新能源等则相对平淡。 对此,张弛表示:“一方面,虽然从相对估值(分位数)来看,无论白马股、蓝筹股,还是成长股,均处于历史相对底部水平,但就绝对估值而言,白马股、蓝筹股等板块相比新能源等成长板块则更具备优势;另一方面,在以经济复苏预期为核心的驱动下,白马股、蓝筹股与经济底部反转预期的相关性更强,尤其是困境反转的逻辑尤为凸显。” 这种看法也得到了较多分析师的支持。高挺也表示,这种市场风格的变化来自宏观环境的转变,即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的悲观预期逐渐消减。在经济下行周期,防御板块往往容易跑赢大盘,例如对经济周期性变化敏感性低的新能源等成长行业。在经济修复的过程中,对经济表现敏感的周期板块表现更出色。从过去几轮经济周期的变化总结,市场往往先于经济实质性改善而提前出现快速的估值修复,这一过程的领跑者预计将来自对经济活动更为敏感的周期行业。 在蓝筹股、白马股持续领先一段时间之后,一些投资者也比较关心当前的市场偏好能否形成更长一段时间的市场风格。对此,张弛认为,就2023年一季度而言,白马股、蓝筹股的超额收益或难以持续,主要基于三个理由:一是困境反转逻辑已经基本兑现;二是随着股价持续上涨,白马股、蓝筹股等估值的绝对优势已逐步减弱;三是预期影响一般持续性不强,而短期内又难以看到明显的基本面数据改善。 “在经济拐点确立后,市场目光将伴随扩内需与供给侧改革驱动的‘新发展’规划重新聚焦成长。”高挺表示。 外资影响或趋于弱化 在本轮上涨行情之中,外资持续高强度流入。Wind数据显示,1月份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1131.74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增量900.2亿元。在此背景之下,外资交易的活跃度逐步抬升,并适度冲抵春节长假前国内活跃资金离场的影响。年初至今,北上资金日均成交额占全市场之比显著超过去年全年。 吴开达认为,外资涌入的核心因素在于疫情管控走向放开,由于海外防疫闯关更早,因此外资对于后续路径更加清晰,先于内资抢跑。此外,由于房地产、平台经济政策出现转向,外资的预期偏向乐观。 高挺则认为,近期驱动外资加速流入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海外因素。四季度至今,美国长期利率下行和美元指数走弱对于新兴市场整体较为有利;另一方面是国内政策调整强化经济改善预期。中国和海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异步,以及经济政策方向的分化,将在市场上体现得更加明显,这加大了中国资产对于外资的吸引力,使得对中国资产整体配置比例偏低的外资逐步加仓中国。 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加大,近些年外资在国内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前,北上资金一度成为A股市场的“风向标”。不过,机构人士认为,虽然外资在本轮行情中持续流入,但是对市场的影响却不能与几年前相提并论。 张弛表示,2016年上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外资持仓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由不足1%一跃升至接近4%,从无到有促使外资成为期间A股市场的主要增量资金,并形成了以外资为主导的市场投资风格。2021年下半年至今,外资持仓占比已降至3.68%,而内地公募基金持仓占比则由2019年的约4%迅速上升至2022年的8.36%,成为A股市场最具影响力的机构资金。 “市场的部分参与者将外资视作引领市场风格的‘聪明钱’,但这可能更多源于外资对于基本面分析的看重。”高挺表示,伴随国内机构研究实力的快速增长,内外资的投研差异正在逐步缩小,部分内资机构在国内市场的研究投入甚至超越了大部分外资。 对于兔年的外资流入预期,高挺比较乐观。他认为,虽然在海外高通胀得到有效控制之前,金融条件的转向可能性偏低,但在经济衰退和高通胀获得抑制的预期之下,美联储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空间已经收窄。展望2023年,中国和海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异步以及经济政策方向的分化,将在市场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低估值的中国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有望显著提升。 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对此则相对谨慎。他认为,在2023年春季美国经济数据下滑、中国内需恢复过程中,人民币相对走强,阶段性外资流入加速是必然的,但是从全年看,投资者还要高度关注全球地缘政治变化,以及利率水平绝对高位给风险资产带来的震荡可能。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刚刚!又有大利好!央行等八部门重磅支持,在这5城设立金融改革试验区!
- “世界第三”悬了?日元持续快速贬值,日本时隔24年对汇市出手
- 敦促民众合理用电 法国电视台将播“电力地图”
- 华为Mate 50 Pro拆解:主板PCB预留5G射频芯片位置
- 三部门发文加力振作工业经济 确保2023年实现“开门稳”
- 又现百亿硅料采购大单!150亿光伏配件龙头“死磕”异质结电池,却连续三年扣非净利为负
- 广州黄埔区:生物医药优秀人才买首套住房一次性补贴50万元
- 数据 | “保交楼”政策提出近两月,效果如何?
- 三大航半年亏了近500亿!行业包揽A股亏损前4…发生了什么?
- 上海银行保险业十年来贷款增长超1.4倍,保险密度提升超1倍
- 小鹏G9发布次日,市场送-120亿“大礼”
- 普华永道:上半年银行资产质量出现两极分化,存款利率下调对风险管理提出新要求
- 无人车配送一哥Nuro裁员过冬!估值86亿美元,谷歌孙正义丁磊投资,落地送生鲜一单运费40元
- 探索资本“下乡”新路径:广东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动能
- 好市多(COST.US)Q4营收及每股收益均超预期 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5.2%
- 能源成本飙升 德国90年面包老店不堪重负将关门
- 小米集团:第三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5亿元,环比增长0.6%
- 秋粮面积稳中有增 主产区丰收在望
- 量价齐涨 “十一”旅游消费骤然升温
- 股海导航 9月23日沪深股市公告提示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