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容 险企加大推广力度
炒股就看,个人广力权威,养老专业,金保及时,险产全面,品扩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容险 □目前已有9家险企推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企加正在积极推广销售,大推度部分险企已覆盖36地个人养老金试行地区,个人广力力求尽快提升市场影响力 □其他尚未推出相关产品的养老险企,部分已向监管部门申报等待入场;部分还处于筹备研究阶段 □各类险企对于个人养老金保险业务的金保态度,背后是险产险企基于自身资源禀赋作出的战略安排。由于客户和销售渠道主要掌握在银行手中,品扩因此银行系险企和大型险企相对有优势,容险这两类公司与银行的企加合作更深入;其他小型险企则担心竞争力不足,还在观望 ◎记者 韩宋辉 中国银保信官网1月31日更新的名单显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由首批的7只扩容为13只。上海证券报记者2月1日了解到,目前已有9家险企推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正在积极推广销售,部分险企已覆盖36地个人养老金试行地区,力求尽快提升市场影响力。 与此同时,居民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记者近日从多名个人保险代理人、银行业务经理和保险中介机构营销员了解到,客户对“个人养老金”的咨询明显增多。 其他尚未推出相关产品的险企,部分已向监管部门申报,部分还处于筹备研究阶段。业内人士表示,这反映出各类险企对于个人养老金保险业务的推动力度不一,背后是各家险企基于自身资源禀赋作出的战略选择。 险企加大推广力度 此次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更新后,、太平人寿、阳光人寿和各新增1款产品,工银安盛人寿新增2款产品。除了上述险企外,还有人保寿险、太平养老、太平人寿、泰康人寿、国民养老此前已推出相关产品。 天津的李女士是一位企业高管。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上线不久,她便通过中国人寿App自主投保了中国人寿的首款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国寿鑫享宝”。她表示,一直非常关注个人养老金方面的信息,正式启动后便第一时间投保。 眼下,险企正在积极推广销售。在渠道上,银行是险企的必争之地。“购买产品之前须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银行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险企争取客户的关键渠道。”一位个人养老金保险业务人士表示。 国民养老保险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已与20余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截至1月底,公司首款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国民共同富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已在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邮储、光大、兴业、浦发等9家银行上线销售,后续还将在工行、、等陆续上线。公司还计划推出更多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 不过,对于险企而言,银行渠道虽好,却很难掌握主动权。上线哪家险企的产品、给什么推荐位置等都由银行决定。因此,部分实力较强的险企也在自建销售渠道,加大自家官网、微信端的推广力度。例如,中国人寿正在大力推进个人养老金保险互联网直销工作。截至2022年12月底,中国人寿个人养老金保险官网直销保费达7110万元,投保件数达1.9万件。 据悉,中国人寿、人保寿险等大型险企已在36地个人养老金试行地区全覆盖出单,部分险企则聚焦北京、上海等地加大推广力度。从投保人群看,机关单位、企业员工等固定工作人群率先参与了投保。 根据人保寿险披露的36地个人养老金保险首单客户情况,参保人群年龄多为30至50岁,覆盖金融行业、事业单位、工厂企业等,其中机关单位、工厂员工和一般内勤人员的投保量相对更多。 新品推出速度将加快 目前,市场上推出的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数量不算太多。“进度在预期内,一是个人养老金保险刚落地两个月,时间太短;二是多重因素影响了各方推动进度。”业内人士表示,预计后续推出速度会加快。 对于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一些险企还在筹备研究,一些险企已向监管申报。“我们公司已向监管部门申报产品,预计不久后正式推出。”一位北京地区大型外资险企的销售人士告诉记者,希望公司尽快推出相关产品,因为咨询的客户很多。 东南地区一家小型险企人士介绍称:“公司尚未申报产品,但一直在关注,目前处于调研准备、开发产品的阶段。” 各类险企对于个人养老金保险业务的态度,背后是险企基于自身资源禀赋作出的战略安排。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分析称,由于客户和销售渠道主要掌握在银行手中,因此银行系险企和大型险企相对有优势,这两类公司与银行的合作更深入;其他小型险企则担心竞争力不足,还在观望。 晒出产品收益也是一种增强竞争力的方法。近期,多家险企披露自家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2022年结算利率,其中多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也被险企申报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根据经营细则,险企可将符合要求的产品向监管部门申报为个人养老金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各方面属性与之契合,因此率先被险企纳入申报名单。”一位业内人士称。 例如,太平养老的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太平盛世福享金生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投资账户A、投资账户B的2022年结算利率分别为5.1%、5.7%。“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样的结算利率竞争力较强。当然,养老保险是一项长期投资,消费者不能只看短期收益,也要关注长期表现。”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11月23日听银华基金马君、南方基金王士聪等大咖说:医药景气犹在 港股还能投吗
- 北京怀柔发现一京外关联本土病例,轨迹涉地铁、公交
- 光大期货【铁矿石】:预计本周铁矿石价格或将反复震荡走势
- 解放军宣布将开展系列军演,台媒曝光台“交通部”深夜紧急拟应对方案
- 一台顶鹤岗5套房!单价超50万的高压氧舱,是逆龄神器还是富人智商收割机?
- 市场风格趋于均衡 基建等板块迎配置良机
- 券商资管半年成绩单:长城证券固收产品近三年回报垫底 安信资管两只权益产品回报落后
- 房贷族的经济账:交行提前还房贷收取1%补偿金,闲钱该理财还是提前还贷?
- 野村:维持京东健康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84港元
- 麦士德福IPO:仅有2项发明专利且7年“颗粒无收” 4成募资补流
- 陈春花回应华为声明、博士学历、北大聘用过程等争议
- 发行不满1个月 8只碳中和ETF份额锐减超两成
- 已申请破产保护的加密货币交易所FTX,欠50个最大债权人近31亿美元
- 网约车“空调自由”,路在何方?
-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宏观政策积极作为提振需求
- 发行不满1个月 8只碳中和ETF份额锐减超两成
- 证监会定调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出炉,聚焦四大原则、八大举措
- 蚂蚁集团彭翼捷:做好“三重角色” 以社会价值引领可持续发展
- “氢能源第一股”亿华通递表港交所,毛利率近40%,持续推进A+H布局
- 山东省日照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高杰接受审查调查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