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停止泄漏!何时恢复?谁该负责?环境影响如何?
泄漏事件导致“北溪”天然气管线物理中断,北溪使欧洲能源供应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停止全球各地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泄漏响何消费者,恐怕要承受由此引发的何时恢复能源市场动荡和能源价格上涨。事件对相关海域航运线路和生态环境的该负影响仍在显现。 历经数日,责环两条出现“罕见”事故的境影俄罗斯输欧天然气管道“北溪1号”和“北溪2号”终于在当地时间10月2日先后停止了泄漏。 据央视新闻报道,北溪2日,停止丹麦能源署称,泄漏响何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Nord Stream AG)已通知他们,何时恢复“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的该负压力恢复稳定,这表明该管道的责环天然气泄漏已经停止。“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境影天然气泄漏已于10月1日停止。 “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9月26日出现泄漏。北溪关于对事件原因的调查和对受损管道的修复工作何时进行,目前仍无具体时间表。 9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在俄罗斯要求下,就“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举行公开会。据消息,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在会上发言称,中方对“北溪”天然气管线近日发生多处泄漏并伴随强烈水下爆炸表示严重关切。 德国、瑞典、丹麦共组调查团队 北溪天然气管道出现泄漏事故的事发地处丹麦和瑞典的海上经济区。截至第一财经发稿时,作为两条管道的终端接收目的地,德国、瑞典和丹麦三国已共组调查团队,以查清北溪天然气管道“罕见”的泄漏事件究竟是技术故障还是人为因素。根据德国内政部长南希·费瑟(Nancy Faeser)的表态,这项工作将由“依据欧盟法律成立的联合调查小组”负责,小组成员来自丹麦、瑞典和德国三国。 “所有迹象都显示,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人为破坏。”费瑟称,三国联合调查小组将引入海军、警方和情报机构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上述三国目前已加强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巡逻。 而作为这条欧洲能源大动脉的另一方,输欧天然气的提供方俄罗斯也在泄漏发生的第一时间表示对该事件立案调查。俄联邦安全局侦查部门已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对俄总检察院提供的与“北溪”天然气管道相关的涉嫌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刑事案件展开初步调查。 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9月29日对媒体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可能是一次国家级别的恐怖袭击事件”。他说,本次事故情况极其危险,需要多国协作开展调查。 丹麦和瑞典在9月30日率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认为,影响波罗的海“北溪”天然气管道的4起泄漏事件是由相当于数百公斤炸药的这些爆炸水下爆炸引起的。报告称:“所有现有信息表明是蓄意行为的结果。” 不过,究竟该由谁对此次事件负责,各方仍然各执一词。 耿爽此前表示:“我们注意到,目前的信息表明此次泄漏不是意外事故,很可能是蓄意破坏造成的。如果属实,这将构成对跨国民用设施和海底管道的袭击,违反国际法。”耿爽表示,中方还注意到,各攸关方均认为,对泄漏事件开展客观、公正、专业的调查十分必要。此次泄漏事件凸显了跨境基础设施的脆弱性。中方愿同各方共同努力维护好跨境基础设施安全。 这些影响开始发酵 2日的最新消息显示,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在技术上是可以修复的,“但是这需要时间和适当资金,我相信我们会找到适当的机会”。显然,俄方的这一最新表态彻底打消了欧洲今冬“依赖”北溪管道天然气过冬的念想。 “对欧洲能源供给方面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但会加剧欧洲人在心理上的不安。”经济学人智库(EIU)首席能源分析师达赫(Nicolas Daher)如是告诉第一财经。 10月1日,意大利国家能源巨头埃尼集团(ENI)收到了工业股份公司天然气停供的通告。通告显示,由于“无法通过奥地利输送天然气”,已在10月1日当天完全暂停对意供气。 尽管当前北溪管道已停止泄漏,但多日的天然气燃烧已引发各方对波罗的海生态环境的担忧。据央视财经报道,挪威大气研究所9月30日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后,该地区上空形成大片甲烷云并不断蔓延、扩散,已有至少8万吨甲烷气体扩散到海洋和大气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9月30日说,这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起甲烷泄漏事件。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专家表示,长期来看,“北溪”泄漏的大量甲烷将对气候产生灾难性影响,或将在波罗的海地区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 达赫还认为,在西方制裁下,管道的维修可能面临缺设备、缺人手的尴尬境地,不排除两条管道的维修会花上几年时间。此外,达赫还指出了可能存在的商业理赔问题,“通常天然气管道需要上全额保险,但是具体赔偿金额取决于调查结果和事故原因。但鉴于当前各方对于管道的争议以及各种制裁因素牵绊,不排除保险公司最后会提交国际仲裁”。 耿爽在此前的联合国会议上指出,“北溪”天然气管线是欧洲能源运输大动脉,该项目向23个欧洲国家提供重要天然气供应。泄漏事件导致管线物理中断,使欧洲能源供应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各地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恐怕要承受由此引发的能源市场动荡和能源价格上涨。事件对相关海域航运线路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仍在显现。当欧洲和世界正面临层出不穷的棘手挑战之时,这实在是一件中方不愿意看到的、令人痛心的巨大灾难。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刷屏!周杰伦之后,刘德华演唱会也来了
- QDII基金规模创新高
- 万亿负债压顶,央企地产商保利发展推出补血计划
- 142家险企披露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人身险财产险经营业绩分化
- 英特尔推新款可编程芯片,能否越位AMD?
- 中天策略:2月9日市场分析
- 净利降超五成,多股东被采取监管措施!国都证券会受哪些影响?
- 苹果仍在努力允许iPhone为AirPods和其他设备无线充电
- 兴业基金邹慧:坚持逆向选股 关注四大主线
- 一图盘点:2023年1月全球大类资产
- 酱油老二上市首亏!原大股东“夺权”成功,趁机财务洗澡?
- eBay宣布将裁员500人 约占员工总数4%
- 欧洲央行Centeno认为12月放慢加息步伐的许多条件已经具备
- 兴业证券:维持创科实业增持评级 目标价140港元
- 加拿大央行行长:加拿大央行需暂停加息 以避免经济过度放缓
- 曾打造3只翻倍基,原公募老将周心鹏“奔私”创办锦泉私募
- 面对疫情如何保供?北京海淀建起120家生活必需品应急网点
- 本市支持个体网店“一照多址”
- 百胜中国高开近3% 全年净利润为4.42亿美元拟每股派息0.13美元
- 马斯克:特斯拉宏伟蓝图第三篇章将于3月1日公布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