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以来首亏2亿 甘李药业难治集采阵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 8月25日晚间,上市首亏素有“国产胰岛素之王”之称的亿甘业难(603087.SH)披露今年上半年成绩单:不仅营收下滑43%至8.35亿元,而且遭遇了上市三年以来的李药首次亏损,亏损额1.98亿元。治集 甘李药业将上半年收入下滑归因于集采阵痛。采阵 甘李药业CEO都凯在致辞中提到,上市首亏虽然带量采购提升了产品销量,亿甘业难但是李药“胰岛素集采中选结果刚开始执行,鉴于医生的治集处方习惯与糖尿病患者对产品的认知需要时间转换,公司产品销量的采阵增长尚不能对冲价格下降的影响,给公司业绩带来了短期阵痛”。上市首亏 在此之前,亿甘业难甘李药业六款胰岛素产品全部高顺位中标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胰岛素专项),李药包括其核心产品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治集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锐秀霖®)和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锐秀霖®30)等等。采阵 随着2022年5月,第六批集采中选结果开始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执行,甘李药业也不得不直面集采降价影响。 甘李药业提到,此次集采中,占公司营收比重最大的产品——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的价格下降幅度在60%以上。 此外,据甘李药业2021年年报披露,根据集采公示信息及公司调研,公司“三代基础胰岛素”集采前均价在143元/支左右,而集采后降至49元/支左右。 不过,集采“带量”的效应也在逐步显现。 甘李药业在2022年半年报中指出,胰岛素集采执行以来,公司最终获得首年协议采购量3533.77万支(首次报量1664.18 万支、获得分量1869.59万支),共计覆盖医疗机构2.1万多家,其中公司新准入医疗机构近万家。 另一组数据为,仅今年上半年,甘李药业在集采报量医疗机构之外新获准入(未在公司协议采购量清单内)的医疗机构达3200多家。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胰岛素集采的采购周期为2年,“带量”如何对冲价格下降,仍需时间观察。 公司后续将如何应对集采影响?8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致电甘李药业证券事务部,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此前研报指出,2012年-2018年间,尽管诺和诺德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年递减,但始终维持在50%左右;赛诺菲的市场份额则从20%逐渐增长至27%。在这7年间,诺和诺德、礼来制药、赛诺菲三大外资巨头合计占据国内胰岛素市场85%以上的份额。 此外,根据集采公示信息,在胰岛素首年采购需求量企业分布中,依然是诺和诺德、赛诺菲等外资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 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进口厂家由于之前市场规模占据较大优势,尽管之后优势还是会持续较长时间,但国产厂家有望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尽管公司营收受到集采影响,不过,甘李药业强调,各项研发工作依然正常推进。 除已上市、市场成熟的第二、三代胰岛素,甘李药业正积极布局和推进第四代胰岛素以及更前沿的糖尿病治疗相关的药物和疗法。目前,已进入临床阶段的研发项目包括胰岛素复方制剂 GZR101、第四代胰岛素类似物GZR4和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GZR18。 2022 年上半年,甘李药业研发项目累计投入3.20亿元,同比增长28.36%,占销售收入的38.27%。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在7月15日发布业绩预亏公告当天,甘李药业随即跌停,之后在8月15日-26日的10个交易日股价持续下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从一年亏损60亿 到半年净赚2.5亿:爱奇艺把死棋走活了
- 监管部门关注“提前还房贷难”,银行审核在提速
- 实探集度北京三里屯体验中心 新势力频频跨界营销打破圈层壁垒
- 洞察2023年游戏产业发展:全球化跨领域竞争加剧 中国游戏企业如何应对?
- Twitter为付费用户推“编辑”按钮:30分钟内可更改推文
- 美联储月初暴击空头,对冲基金风险偏好回归:连续11天加仓科技股
- 非个人电脑业务占比超四成,联想的“第二曲线”成型了吗?
- ChatGPT概念龙头海天瑞声大涨背后,股东悄然减持至5%
- 央行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行为:对内重点防范虚构交易、转移利润 对外重点防范利益输送
- 中行回应被罚3280万:相关问题全部已完成整改
- 老师迟到被校长罚站,有何不妥?
- 商务部: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2326.8亿元 同比增长6.3%
- 油价下调,加满一箱油少花7元
- 明美新能IPO董事长梁昌明婚变余波,向境外转移资金7000万竟平安落地?
- ChatGPT为何一边“横扫”校园,一边遭受封杀?
- 气球被击落,联合国发声
- 解读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金融业如何保驾护航?
- 定点药店纳入“门诊统筹” 头部零售药企优势凸显
- 国际能源署署长:紧盯这一可能打破油市平衡的信号
- 财务造假行为再迎“重拳” 监管执法保持高压态势
- 搜索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