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表内置支付功能,会让孩子“失控”吗
“同学都开通了手表支付功能,失控可以在春游时扫一扫买饮料,儿童我也要!手表”这个学期,内置朵朵(化名)成为五年级的支付小学生,在零花钱方面有了新的让孩想法。母亲一直拒绝给朵朵开通手表支付功能的失控原因很简单:担心电子支付会弱化朵朵对钱的概念。(《新京报》11月23日) 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儿童时代,孩子们手头的手表零花钱也“水涨船高”,不少孩子甚至还会拥有一笔数额不菲的内置“巨款”。身处市场经济发达的支付环境里,孩子们与钱打交道是让孩无法避免的,但如果缺乏引导,失控极易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儿童不良习惯,不利于孩子的手表健康成长。因此,如何让孩子学会合理消费,不胡乱花钱,成了父母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这个“老问题”又冒出了“新花样”——家长发现,当下学生使用的智能手表、学习机等电子产品中,不少都有内置支付软件。电子产品内置支付软件是否存在诱导孩子消费的情况?是否有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可能?电子支付会不会让孩子失去管钱能力?这些问题引发了家长们的普遍担忧。 笔者认为,对于这一现象,先别急着“妖魔化”,需一分为二理性看待。一方面,这是商家顺应社会需求之举:有不少父母觉得让孩子自主支配一定数额的金钱,不仅方便而且有助于从小培养孩子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 另一方面,对于缺乏理性金钱观念和自控能力的孩子,一旦得到这样的“便利”,恐怕很难经得起“诱惑”。报道中的一个事例就很能说明问题:一个7岁多的小姑娘觉得扫二维码就可以获得零食实在太有趣,一拿到家长的“拨款”后就带着小伙伴们“席卷”小卖部,给每个人“扫”了一份零食。 其实,支付方式的与时俱进只是一种外在的变化,关键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简而言之,儿童产品的支付功能确实方便了孩子,但缺乏现金支付经历的小孩,没有在支付和找零中锻炼理性消费和量入为出的能力,确实容易“失控”,培养孩子金钱管理能力的财商教育必须跟上。 财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比如,对于压岁钱的处理,不少家长都不是简单地“一收了之”,而是让孩子通过存银行等方式自行保管,并根据自己的“财政情况”进行理财,在消费时学会量入为出。同样道理,面对电子支付这个新生事物,家长也可以尝试定期给孩子转入一笔固定金额的零花钱,让孩子学会做支付计划,控制不合理的欲望,提高财务规划的能力。同时,家长还可以适时引导孩子阅读相关的理财书籍,逐渐培养其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 当然,家长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支付固然是治本之策,但也不能忽视外在监管的必要性。对于电子支付功能带来的“失控”隐患,不能仅仅依靠孩子的“自觉性”来应对,必要的监管与规范同样不可或缺。 事实上,这样的担忧并非多余。今年11月初,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儿童智能手表消费调查报告中,便提到了部分产品存在未经允许违规扣费等问题。面对这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商家,理应依法严肃处罚,以儆效尤。 胡欣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北京通州马驹桥镇涉疫风险点位公布,有交集请报备
- KKR要来中国募资了
- “青岛纯生 鲜活人生”广告语被吐槽:竞品百威老板看了估计毫无压力
- 新一轮猪周期何时开启?
- 10月以来最高涨幅超40% 多只医药基金业绩亮眼
- 快狗打车四年亏28亿 创始人陈小华急寻上市“解渴”
- 德国总理:乌克兰将像二战时的欧洲一样获胜
- 福特将出售800万股Rivian股票
-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进入倒计时!比亚迪官宣涨价,专家:明年年初将有小规模涨价潮
- 5月9日保险日报:银保监会部署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整治重点 保险资管业2021年成绩单
- 基金代销市场洗牌加剧 中小型机构差异化发展谋生存
- 业绩任性变脸、审计机构走马灯 延安必康疑点重重的财务魔方
- “中”字头持续大涨,国资央企迎多重利好
- 贝壳找房启动新一轮裁员,内部人士:涉及产研、运营等部门
- 六万余名干部下沉社区抗疫一线 北京市重点区域排查管控再提速
- 美国通胀,让中国“背锅”?荒诞!
- 苏农银行:2593.35万股限售股将于11月29日起上市流通
- 4月黑猫投诉商超领域红黑榜——山姆会员商店退卡不退款
- 社评:华盛顿别把“美中竞争”硬往菲律宾塞
- 日本知名企业三菱电机数据造假40年!涉事产品或流入核电站,“日本制造”招牌蒙灰……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