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只摊余成本法银行理财产品募资总额达82亿元 业界称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净值大幅波动
炒股就看,只摊总额值权威,余成银行元业专业,本法及时,理财全面,产品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募资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苏向杲
去年12月份以来,达亿动为应对净值大幅波动,界称决净理财公司密集推出了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根本目前,上解该类产品实际募集规模如何?幅波未来增长势头又如何?据记者梳理,截至2月14日,只摊总额值已披露相关数据的余成银行元业17只摊余成本法银行理财产品实际募集资金规模合计达82亿元,单只最高募集17.7亿元,本法最低仅为0.64亿元。理财
从趋势看,多位受访人士认为,摊余成本法银行理财产品是净值化转型阵痛下的临时“安慰剂”,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理财净值大幅波动的问题。短期看,该类产品募集规模可能会继续增长,但长期看难以“上量”。未来,要解决净值周期性大幅波动问题,一方面,各方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投资者分层服务;另一方面,银行及理财公司要优化产品设计,加强投研能力。
长期看难“上量”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谭逸鸣对记者表示,据其团队测算,当前约有2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了摊余成本法产品(部分未披露产品募集情况),单只计划募集规模介于10亿元至50亿元。当前股份行和城商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的该类产品数量较多,高于国有行和农商行理财子公司。这些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为封闭式净值型,投资性质大多为固定收益类。风险等级主要为二级(中低)风险,少部分为三级(中)风险。1年至2年的期限品种占比较高,为31.6%,6个月以下和2年以上期限占比较低。高等级、长期限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较高,部分三级风险、2年期的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可达4.3%至4.8%。
谭逸鸣表示,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仍有赎回压力,市场信心仍需稳定和提振,在此情形下预计摊余成本法银行理财短期内或仍有增长,但其面临的约束较多,在负债端需求偏好影响下,“上量”或有限。
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面临哪些约束?对此,国盛证券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对记者表示,该类产品对债券久期有约束,在债市上涨时可能错过博取资本利得的机会,进而影响债券组合收益。
谭逸鸣进一步表示,摊余成本法可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理财产品持有期间的净值波动,尤其在短期市场冲击下,市值法估值波动较大,而摊余成本法可保持资产账面价值和收益的基本稳定。但在债券牛市中,其净值上涨却少了吸引力,收益性弱于市值法。
“从资产配置来看,在资管新规及后续监管约束下,摊余成本法估值产品能够配置的资产较为有限:一方面,需考虑资产负债端久期的匹配,产品所投资产到期日不得晚于封闭期到期日,且封闭期较长;另一方面,资产配置受约束,诸如带有减记条款、含转股权等的资产均无法通过SPPI测试(合同现金流量测试),因此像银行二级资本债这类兼具票息、流动性和规避信用风险等优点的品种,摊余成本估值法下无法配置。”谭逸鸣表示。
或难成市场主流
基于前述诸多缺点,业界认为,摊余成本法产品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银行理财市场面临的净值大幅波动等诸多难题。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摊余成本法理财是净值化转型阵痛下的临时“安慰剂”。目前来看,监管规定的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类型十分有限,且实施条件较为苛刻,主要在封闭式理财产品中使用,但封闭式产品普遍具有期限较长、流动性不足的特点;相比之下,市场更加青睐开放式的产品,因此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或难成市场主流,当前的大量发行举动更像是各大理财公司为了应对当前市场变化而采取的策略型举措,而非长久之计。净值化时代下,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需要监管、协会和从业金融机构共同努力。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要解决理财产品净值大幅波动的问题,理财公司并不能仅依靠摊余成本法,最核心的是提升投研能力和培养投研人才,提升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研判水平,使投研能力更好地与市场变化和投资者需求相匹配。目前,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下降,理财公司在管理产品时,需把稳健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收益性放在第一位。此外,银行和理财公司要做好投资者的分层服务,理财产品的风险评定等级也需要更准确,部分R1、R2等级产品出现较大的净值波动,投资者往往难以接受,这需要理财公司反思。
(责任编辑:热点)
-
华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0291)“强推”评级,2022-24年还原后EPS预测为1.39/1.83/2.35元,当前估值安全边际充足,考虑到高端化持续推进叠加绝对龙头潜力,目标价90港元。公司 ...[详细]
-
广发期货股指期货日评:9月金融数据向好,期待宏观调控加码,经济运行将逐步修复
【市场表现】沪深两市高开后下探回升,午后指数维持横盘震荡,个股全天涨多跌少,情绪略有回暖但仍需时日进一步巩固。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19%报2979.79点,深证成指涨0.53%,创业板指涨1.15 ...[详细]
-
实行双轮驱动 助力产业升级新时代新作为)本报记者 李 刚《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12日 第 13 版)中国瓷都广东省潮州市是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千年窑火绵延至今,陶瓷业已经 ...[详细]
-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销售渠道拓展已经进入了“深水区”,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不仅加快了代销渠道的拓展,还加紧建设自营渠道。华夏理财近日上线了自营APP,拓展自营销售渠道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再添一家。据新京报贝壳财 ...[详细]
-
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2319)“买入”评级,预测2022-24年EPS至1.52/1.64/1.94元,考虑到其市场领先的地位,目标价40港元。该行预计2022Q3公司收入高单位数增长、盈利能力同比 ...[详细]
-
秦朔 | 文 2022年的世界经济愈发暗淡。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也超出预期。如果把环境比作“天”,如孔子所说“唯天为大”,这种局面,短期很难逆转。不过中国哲学中还有一个“先天地生”的“道”的观念。《道德 ...[详细]
-
来源:经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10月11日讯记者吉蕾蕾)水利部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累计达42项。截至9月底,全国水利工程在建项目3.77万个,投资规模超1.9万亿元。水利 ...[详细]
-
创新药寒冬众生态:天境生物、科望医药、迈博药业等倒闭关厂,药明生物、君实生物、百济神州等逆势扩张
来源:药渡,高翼丨撰文2022.10.10是国庆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医药板块的投资者又一次沉默了。今年的医药行业,如果要找一个可参考的过去,2012年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时点。那一年, “GDP ...[详细]
-
百万医疗险“鼻祖”又有新动作。11月22日,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友刚在该公司产品及服务升级发布会上表示,从消费者角度看,随着疾病发生率、发生时间和疾病种类的不断变化,消费者追求的是健康险后 ...[详细]
-
就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四川高温限电对三季度生产经营造成了多大影响?”,10月12日在互动平台表示,2022年8月中旬以来,公司严格遵守当地有关部门的要求,与相关方充分沟通,积极采取保障措施,统筹公司整体 ...[详细]